台灣捷邁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
S&H:在健保給付範圍內的這類病人通常有什麼特徵?
李坤燦醫師:還是以疼痛為主,合併肩關節功能不良無力等特徵。因為已經到了irreparable cuff tear這種程度的病人,比較少是急性問題,肩膀疼痛的問題通常已經伴隨他們蠻久了,可能因某一個事件,比如說突然提個什麼東西,或是摔倒,或者外傷,導致他原本已經在邊緣的功能,突然的手就舉不起來了,這時cuff tear的程度已經是非常嚴重了。
很多病患是有長期有肩膀痛的病史,有一些族群可因長期肩膀有在使用,或者工作上需要提重的東西,在他在使用肩膀的時候,突然聽到肩膀有聲音。或者是突然有疼痛感,接著他突然肩膀抬不起來。原本他的rotator cuff受損已處於一個危險平衡,雖然deltoid muscle跟已受損的那些cuff muscle還能動作,可能突然一個外力或者施力造成cuff muscle撕裂,打破了shoulder force couple balance,肩膀便會舉不起來,有pseudoparalysis 或 pseudoparesis的狀況。
S&H:請問RSA目前在臨床上的適應症有哪些?
李坤燦醫師:Rotator cuff 已經無法修補、年紀較大、同時又功能不良的病人,或是嚴重肩盂骨性缺損,同時符合Hamada grade 3以上的cuff tear arthropathy病人,這是我們的病人中最大宗的狀況。這跟健保目前的給付範圍有關係,現在比較會通過的主要是這兩個族群。
當然RSA在國際上的使用不只這兩個適應症,因為現在接受RSA病人手術後效果越來越好及穩定,適應症也跟著拓展。像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primary OA的total shoulder已有採用做RSA來解決的趨勢。或是相對中年病患族群的irreparable cuff tear,不用真的到65歲以上,我們可以用RSA來解決。以及一些年紀超過70歲以上骨鬆病人,遇到粉粹的 Neer 3-part、4-part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是不是一開始我們就不做內固定而直接做RSA?當然另外還有其他的適應症,包括像骨腫瘤,或是人工肩關節手術後需要再置換,當然可以用RSA來解決。
S&H:RSA在國外最多是用於primary OA,其次才是cuff相關問題?
李坤燦醫師:Primary OA傳統是使用anatomy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來做治療,會遇到的問題就是glenoid component固定不牢靠。很多嚴重OA 的case就是glenoid bone stock已經被磨進去了造成骨性缺損,就比如說像Walch classification B2 或者是C。在這種基礎之下裝上glenoid component,有一定比例會裝不好或固定不牢,造成早期failure需要再置換。為什麼會適用RSA?它在glenoid這個部分有一個很好的baseplate fixation,這就是RSA用於治療primary OA 的趨勢會越來越上升,可以解決骨缺損引起glenoid fixation的問題。
而且現在的Reverse已經跟早期不一樣了,過去的baseplate只有一個簡單的central peg,現在已經演變到有central screw可以加強固定,如果你打的位置好,長度就可以用到較長,加上至少有上下兩個locking screw可以做選擇,所以基本上穩定度一定是比Total Shoulder那種cemented glenoid來得好非常多。
S&H:申請事前審查時,您會提供哪些有助於評估的資料或是說明?
李坤燦醫師:有時候負責健保審查的不見得是相關次專科科的醫師,建議要把健保的條文附上給他參考。並提醒及說明他說我們申請病患符合的健保適應症有哪些,再把你的病人症狀強調符合我們的健保條文的地方有哪幾項。當然基本影像部分要附上MRI及肩部X光,說明他irreparable的程度,比如說說他的muscle fatty atrophy的程度是Goutallier 3以上,這些完整寫給他看,再來是把它肩膀的失能的症狀加以說明,比如說他是否有pseudoparalysis。另外一個要點就是X光影像,cuff tear arthropathy的嚴重程度,需要Hamada grade 3以上。
另外,如果有肩關節骨缺損,也是可以去做說明,比如說像一些chronic locked dislocation,老人家他後端骨缺損有較大的Hill-Sachs lesion, 合併bony Bankart lesion,這一類病患也是可以用RSA來解決。
S&H:如果申請沒過,對於申覆,請問您會有什麼樣的建議?
李坤燦醫師:首先回頭來看自己第一次送出的內容跟委員回覆未通過的理由對照,是不是寫得不夠清楚,也許可能沒有把條文附上去,那就再把條文送給他看,再針對你的點再去做詳細的說明。當然影像是一定要附的,一般我自己都還是會再嘗試申覆。
如果真的還是無法通過,就是跟病人討論,因為我們真的已經盡努力的去試了,有申請然後又嘗試過申覆,最後還是沒有辦法通過。基於這些前提之下,是不是考慮自費使用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明知道這是對他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建議,所以我們還是會跟病患共同討論醫療決策,如果在經濟條件允許之下,還是可以使用。
S&H: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的適應症,是不是就要先跟病人溝通自費?
李坤燦醫師:是,但是我還是會送事前審查,這是站在保護醫生的條件之下,雖然說我們都知道通過機會不高。只是在跟病人溝通的時候會跟他解釋,「我會幫你送事前審查,但是這個通過機會其實蠻低的」,等健保局的審核結果出來,如果跟預期一樣是沒通過,就剛好在送審的等待期當中,他其實可以好好思考需要自費這件事情。
比如說像我剛剛前面講的,像這種chronic locked dislocation,有時候是沒有通過的,所以像這一類的病人我會都會送申請,但是最後還是自費使用比較多。另外primary shoulder OA有像Walch classification B2或C的glenoid 骨缺損,擔心臨床上glenoid component 固定較差的這類病人,我也會跟他建議,如果你想要比較好的植入物fixation的話,是可以考慮自費做RSA。
S&H:您的RSA case會MRI跟CT兩者都做嗎?
李坤燦醫師:在健保給付之下,是否能夠MRI跟CT都做,現階段可能還沒有明確答案,因為健保對比較高貴的檢查會有醫令提醒,去看在3個月內,同一個部位有沒有重複做檢查。雖然大家會擔心,但如果你的目的性不同且明確的,有詳細及理由說明,當然是可以開立的,比如同一部位再安排CT做手術前評估glenoid bone loss是比較精準的.。只不過這對臨床醫師來說,遇到影像檢查核刪需要申覆是比較麻煩的,遇到時,醫師就要花時間去申覆。
S&H:請問RCT手術跟shoulder replacement的病人擺位會有一些差異嗎?
李坤燦醫師:會有些微上不同。除了處理shoulder instability(縫bankart、縫labrum)會用側躺擺位之外,其他大部分肩關節手術(骨折、cuff repair、shoulder arthroplasty)我都是beach chair擺位。
我在做shoulder arthroscopy的時候,以手術醫師的舒適度來講,我們是站在病人的後側或者是後外側為主,所以病人坐起來的角度會比較高一點,大概在60度左右。
如果是shoulder arthroplasty,因為我們站在病人的正前方,所以病人坐起來角度大概到45度左右,稍微躺一點的好處是,humeral head要dislocate出來的角度會更出來更好。
S&H:您在shoulder arthroplasty是採用何種approach方式?
李坤燦醫師:基本上我自己是絕大部分是做deltopectoral approach。因為它是從deltoid跟pectoralis major中間的plane進去,對soft tissue的破壞最小,不會去傷害到Muscle。我們知道影響RSA outcome很重要的一點,就是deltoid muscle的function,會希望儘量保留deltoid muscle的完整性,所以就較少採用anterolateral approach,因為它是從anterior and middle deltoid muscle split進去。
S&H:請問您的retroversion會抓幾度,以及stem會選擇cementless還是cemented?
李坤燦醫師:Anatomic retroversion是在20~40度之間,但RSA一般來說是怕posterior dislocation,如果retro太大的話,會擔心容易dislocation出去。目前在文獻上面看起來0~20度都是可接受的,有人做0度,有人做20度,我自己是做20度,基本上不會超過20度。從0到20度當中都是一個可接受的角度。
基本上除非是fracture病例,我絕大部分humeral stem都是採cementless固定,除非我真的敲到很大得尺寸,在測試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不穩地的情況,我才會使用cemented 固定方式,但這個比率是非常低的。
S&H:有沒有新手一定要知道的approach技巧?
李坤燦醫師:RSA成功的點在於glenoid的exposure好不好,而這跟前面提到的步驟有很大的關聯。
第一,為了要有好的exposure,有很多時候,retractor是在抵抗後面的soft tissue,所以我們從incision上緣的起始點就可以在coracoid process的外側,不用真的到coracoid process那邊去,好處是可以皮瓣往外側拉伸是比較容易的,這樣外側跟後側的soft tissue tension 可以少一點。
第二就是做subscapularis release。現在主流是做peel off,就是把subscapularis整塊從bone這樣慢慢削下來,不需要做到osteotomy那麼麻煩,可以多保留一點Bone。
第三是bone cut。從以前經驗發現,我剛開始做RSA時,humeral head bone 切的比較保守,結果時常會遇到需要re-cut 的狀況(tray/liner/glenosphere已經用到最薄的size,卻還是放不進去),而且re-cut時也可能也會傷到bone造成fracture complication,所以現在我建議一開始humeral head bone cut 勇敢的切多一點,re-cut的機率會降低。
再來就是soft tissue以及capsule的release。humerus在head-neck junction要360度整個把它放開,可能會release到一些pectoralis major的部分,是可以的,一公分左右都沒有關係。最後就是給glenoid ring的完全release,不論是anterior、posterior、跟inferior的部分。有人會害怕下方release時去傷到axillary nerve,基本上只要貼著bone燒,都是安全的,而且axillary nerve是在更下方的位置,沒有那麼危險。
S&H:Baseplate的位置及角度與outcome息息相關,您大多採用何種方式把它做好?
李坤燦醫師:第一個最重要就是要先把glenoid exposure好,這是RSA手術重點中的重點,要用一個retractor把proximal humerus 擺到glenoid的後面去,因為如果沒有把它整個弄到後面去的話,你的guide會被後面的humerus head擋到,導致central pin會太anterior,就變成你做glenoid component不是在central的位置。
Baseplate理論上需要一個往下10度的tilt,打central pin的位置則在glenoid那個梨型下半部的圓圈的中間。如果病人體型太小,或者exposure真的有點困難時,我會用電燒先計畫好central pin的位置,用電燒做個記號,再把guide放上去,看會不會跟retractor互相打架,如果guide 不會跟retractor 卡到就可以直接做,如果會卡到,我就會不用guide,用free hand 打guide pin。
S&H:請問您通常會用到的screw支數跟長度?
李坤燦醫師:基本上有central screw以及上下兩支locking screw就夠了。
central screw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至少會用到35~40mm以上,如果打到很短的,那代表glenoid version是不是有錯誤,這時就要考量peripheral的screw可能要多打一支比較好,因為baseplate已經進去就沒有回頭路了。
Peripheral screw以亞洲人體型來講,4支全部打到的機會非常非常低,九成以上是打superior跟inferior這兩支為主,如果是體型比較大的男生,posterior那支還有機會打到,但anterior基本上就真的打不到,不然就是很短。上下這兩支我是以locking screw為主,因為第一支central screw進去後,已經把implant跟骨頭做好compression的動作,剩下的就用locking來解決。superior大概在25~30mm左右,inferior可以長一點,40~45mm都有機會。
S&H:萬一version有問題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complication產生?
李坤燦醫師:第一個比較容易dislocate,再來就是說,glenoid component可能比較容易failure。這是後續的complication,因為version不對時,本身prosthesis承受到的壓力就比較大,他可能未來就真的比較容易從glenosphere這邊failure掉。
S&H:術中有什麼地方可以幫助判斷baseplate到底有沒有真的很穩?
李坤燦醫師:手術中有一個很重要可以避免犯錯的點,由於glenoid peg reamer一直在旋轉,如果來回很多次,會把central peg的那個孔洞磨大,所以我建議做reaming的時候必須做到一次到位,儘量不要出去再進來,這樣可以先預防central peg 被擴孔造成不緊。一般敲完後,要把holder倒敲出來時,如果baseplate不會跟著一起被拉出來,基本上就是緊的。
S&H:要做trial-reduction的時候,有時很難進去,不知道是真的緊還是角度不對,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方便操作。
李坤燦醫師:如果做到就是需要很痛苦的reduction的時候,就不要再硬要試,因為現在concept不是非要做到緊到不行,應該是在一個有彈性的情況之下,能夠順利把它推進去就好。
如果會用到很多人在用力在推、拉、扯,這個時候不用多想,回來再切humerus head re-cut就好了,會幫你省下很多時間,會減少發生humeral shaft fracture 或acromion fracture 等併發症。
我自己的reduction技巧,會稍微做一點forward elevation,加稍微一點點ER,這時候我會用我的指頭勾住humeral component往外拉,再順勢滑進去。我不會用到像鞋拔那樣的東西硬用,那個tension真的就太大。一般來說我還是用手的力量,就可以把它推進去的為主,但這個推的力量也不是說我輕輕一拉他就啵進去了,那這個trial就太鬆,可以往下一個更大size去測試。
S&H:那您會repair subscapularis嗎?
李坤燦醫師:Subscapularis縫不縫回去目前在臨床上各有擁護,不縫的理由是可以有比較好的肩外旋跟外展。而會縫的考量,是想要肩內旋變好,但肩外旋相對來說就會變的較差。
我絕大部分不會去縫,因為我現在用的是lateralized humeral component,將subscapularis縫合回去是不容易的,以我的經驗,能夠在tension-free的情況下縫回去的比例很低。
如果是medialized humerus component (Grammont type),要把subscap再縫回去是可以的。只是真的不要做太緊,因為會影響到各方向的ROM。當subscapularis可以在neutral的情況之下被輕鬆的帶回去,就可以嘗試去縫,得到的好處就是除了IR好一點外,dislocation rate也會下降。
一般人的生活型態中,其實IR和ER都重要,IR的動作比如說擦屁股,或是扣內衣,ER則是像摸頭和梳頭髮這樣的動作。RSA基本上就是IR會比較差,大家現在也在想一些辦法能夠讓IR變好一點,像是從humeral tray的轉向做一些調整。
S&H:您有沒有一個常規的RSA術後protocol?
李坤燦醫師:第一個最怕的就是dislocation吧,雖然RSA已經是一個相對比較constrained的shoulder arthroplasty,但還是需要特別留意避免dislocation,所以前6週的保護還是很重要,我會用一個pillow sling把它保護住。在這段期間我還是會做passive ROM,前2週我大概到90度左右,那2~4週我們可以慢慢進展到90度以上,可以在坐立的情況之下用手去抬,或者是躺姿用另外一隻手來輔助這樣。等到6週過後再開始做一些active ROM,大概8到12週左右,再做一些muscle training。
禁忌動作方面,因為他會往後dislocation,基本上就是上臂的extension跟IR,就是要避免擦屁股,或是扣內衣往後往內轉的這類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