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捷邁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內容

By 王禎麒醫師 75
S&H:阿基里斯腱斷裂病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原因為何?
王禎麒醫師:
阿基里斯腱斷裂之前文獻報告統計年發生率為10萬個人裡面有8~10個人次,但最新的統計增加到10萬個人裡面有40個人次,之所以有提升的趨勢。主要是因為阿基里斯腱經常發生於中年30-50歲左右的人,而造成的原因常是因為運動前沒有熱身,運動後又沒有做舒緩運動,長期下來累積了許多運動傷害,因此在中年時阿基里斯腱就容易斷裂。
至於為什麼愈來愈多人會有阿基里斯腱斷裂的原因就是因為愛運動的人愈來愈多,即便年齡超過50歲的人也很愛運動,因此發生斷裂情況的年長者也逐漸增加。

S&H:為什麼阿基里斯腱斷裂誤診的機率很高?
王禎麒醫師:阿基里斯腱的理學檢查很重要,阿基里斯腱斷裂好發於跳躍運動,像是羽毛球、籃球、排球、足球等。當受傷時後踝會感覺像被木頭或石頭重擊以及合併突然的劇痛,之後伴隨跛行,休息包紮冰敷數天後即較為緩和,且可開始慢慢行走,這也是為什麼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腳踝扭傷。而在筋骨受傷時,很多人第一時間不會去尋求骨科或復健科醫師的幫忙,反而是選擇去接受民俗療法的治療,而更延誤了治療的時機。如果被診斷為只是腳踝扭傷,處理方式可能就會以腳踝包紮及冰敷。然而肌腱斷裂把握適當的治療時間很重要,肌腱斷裂後通常在24-48小時內即開始攣縮,4-6週後就算是chronic rupture,此時再來接受手術就很難直接縫合而須接受重建手術了。總而言之,為何阿基里斯肌腱斷裂誤診率高達25%?第一就是病患本身以為只是一般腳踝扭傷,沒有及時尋求醫師的治療,另外就是因為去就診時,醫師沒有確實做好理學檢查。

S&H:如何確實診斷阿基里斯腱狀況?
王禎麒醫師:診斷阿基里斯腱受傷,仔細問診跟理學檢查是最重要的,要先詢問病患的受傷情形,後踝是否感受到重擊感?後腳跟疼痛、無力?又或是病患是否聽到肌腱斷掉的聲音(popping sound)?以上要點都是醫師需要特別去注意的狀況。當病人已經有這樣很明顯的描述後,我們就會做理學檢查,首先第一步是Thompson test,會先請病患趴著,患肢膝蓋彎曲90度向上,而醫師去抓患者的小腿肚,若有足部蹠屈的反射動作表示正常,若無則有斷裂的可能。第二,通常如果肌腱斷裂的狀況下,患者不能單腳踮腳尖,也無法單腳跳躍,若又摸到肌腱處有凹陷,就要特別注意。針對影像檢查,現在標準就是做核磁共振觀察肌腱有無受損,但若有些醫院核磁共振需要排好幾週,也可以用超音波來檢查,確定是否有肌腱斷裂的情形   (即時性高、清晰度高)。

S&H:阿基里斯腱慢性斷裂(chronic rupture)的狀況與手術的方式說明?
王禎麒醫師:Chronic rupture最怕的就是肌腱完全斷裂,可藉由超音波或核磁共振影像檢查來評估gap的大小,若斷裂攣縮程度小於1-2公分,可以靠單純的縫合來處理,不過這很少見,通常病人求診時斷裂的肌腱都已攣縮甚遠,gap常常都是超過3公分以上了。。如果影像評估時,斷裂兩端距離2-5公分,,則一般方式可能會開一個30公分長的傷口,從上面的fascia劃一個倒V字型,然後將近端的肌腱斷端往下拉,當靠近到遠端的斷端時,即可進行手術縫合。然而在解剖學上後踝位置是血液循環相對較差的區域,如果又劃一個30公分大的傷口其實癒合不良而導致感染的風險也不小,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呼籲阿基里斯腱斷裂要把握黃金時間治療,切莫拖延。而一旦當斷裂超過5公分,則可能會使用自體FHL屈大趾長肌腱轉移至阿基里斯腱斷端缺損處,藉由肌腱重建手術來恢復原本阿基里斯腱的功能,但因為FHL肌腱較細,強度相對較差,因此病人往往會覺得不夠力。在台北慈濟醫院的話,會選擇使用大體老師捐增的阿基里斯肌腱來做肌腱重建手術治療,而手術後的效果有機會比原本更好,成功率也相當高。

S&H:阿基里斯腱慢性斷裂的位置或pattern對治療的影響?
王禎麒醫師:若斷在阿基里斯腱跟骨附著點(insertional site)時,遠端就沒有殘存的肌腱可來跟移植的阿基里斯腱做縫合,所以我會使用帶跟骨的大體老師阿基里斯腱,利用cannulated screws將骨頭接骨頭,近端則以肌腱連接肌腱的方式縫合。倘若慢性斷裂是在最常見的距離跟骨上端2-6公分處時就是近端遠端都用縫合的方式來完成手術。

S&H:急性阿基里斯腱斷裂是否可以用suture anchor?
王禎麒醫師:一般急性斷裂若是發生在距離跟骨上端2-6公分處,可以直接縫合,不須使用suture anchor,而我們團隊發展的超音波導引微創阿基里斯縫合手術,傷口約莫0.8-1公分,是目前最微小傷口的手術模式,一樣也不需要使用suture anchor。
suture anchor通常我會用在阿基里斯腱斷裂在接近跟骨附著點的位置且是急性斷裂的情形,此種罕見的斷裂形式約只佔所有阿基里斯腱斷裂的7%,這些患者很可能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牛皮癬或是類風濕關節炎,其接骨點容易有發炎的症狀(enthesopathy),此時就要去抽血檢查病人的HLA-B27, RA factor與觀察皮膚有無特殊的皮膚病,若有這些風濕免疫的疾病,未來治療也要考慮使用相關藥物來控制疾病,且手術時也要將enthesopathy仔細的清除。倘若肌腱斷裂在接骨點附著點處的話,傳統縫合大多也要8-10公分的傷口,但我們目前已經有發展出1.5公分的超音波導引微創技術。

S&H:阿基里斯腱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技術上的不同與差異?
王禎麒醫師:阿基里斯腱斷裂現在最常見的是傳統大傷口手術縫合。過往歷史上,在手術技術不發達的年代,阿基里斯腱斷裂是以保守療法為主的,其治療方式是先將患者的腳用石膏固定在plantar flexion 30度的角度6到8週,然後再每兩週調整15~20度,也就是serial casting。到真正可以踩平地面時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但因許久未活動腳,因此復健時間較長(5~6個月)且再斷率也較手術的病人高,目前最新的meta-analysis統計的再斷率約4%左右。1993年Cetti醫師發表一篇在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內容提到說接受肌腱縫合手術的病人術後功能恢復較佳,且再斷機率較低,,也因此開刀手術來縫合肌腱逐漸變為主流,而一般傳統手術傷口大小約在8-14公分,但手術的缺點就是該區血液循環不好,傷口癒合不良或感染的併發症高達15%,一旦傷口癒合不良發生感染,則病人往往需要反覆清創,甚至需做補皮或free flap手術。因此近幾年也有文獻提出開刀是否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還是可以回到過去以石膏的方式避免開刀時所帶來的風險與併發症。因此微創手術的發展最能避免以上兩種方式的缺點,其實在1977年Ma這個學者已經提出來微創的方式來做手術(1),但因為沒有超音波,所以他是開8個小洞後再blind縫,因此線跟針有可能沒有穿到阿基里斯腱導致再斷率高,另外也有可能會刺傷腓腸神經。後來國外開始研發一些新的方式,其中有使用jig來輔助手術,但是缺點是jig有可能會破壞到paratenon,而肌腱外的paratenon是阿基里斯腱主要的血管來源,一旦受損可能會影響到肌腱癒合,另外jig還有夾到或刺到sural nerve的風險性,再來是是透過jig穿針引線,針線是否能刺穿阿基里斯腱的正中央是未知的。而我們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方式能夠精準的將縫合針穿過肌腱橫切面的中心點,因此綁線時也不會脫落,並能降低傷害週遭神經的機率。現在我們也發展出新一代的器械以及縫合方式來幫助手術更順利的進行。我們團隊第一篇paper發表在2012年的foot ankle international (2)。目前後續相關的論文,包括阿基里斯腱斷在跟骨附著點或是應用在跟腱滑囊炎微創手術等,都已發表在SCI期刊。

S&H:請問縫合技術的不同?
王禎麒醫師:我們的整個結構其實就是modified Kessler,若要做Bunnell-type suture或是Krackow type suture也可以。我們縫的configuration基本上看起來跟modified Kessler是一樣的,但我們現在縫肌腱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我們是微創,無法用傳統modified Kessler方式直接縫合肌腱。以前設計的這種modified Kessler縫的方式是很好,但是因為是開大傷口,所以很容易縫。微創手術縫合肌腱的難處在於因為傷口小,那該怎麼把針縫到隱藏在皮膚下看不到的肌腱縫合點,此時就需要超音波導引來輔助定位了。也因為超音波導引縫合手術針線縫合的方式與傳統手術不同,故需要透過一些特殊的針與鈎具來進行肌腱縫合。
由於阿基里斯腱是強度很高的肌腱,因此在線材上的使用通常還是會用不可吸收線來縫合,像我習慣是用兩個0的Ethibond,或是使用一兩年才會被人體吸收的可吸收縫線也可以。另外的重點是縫合傷口前記得要把paratenon縫好,因為其不只供應肌腱的血液循環,他還是跟我們肌腱能不能smooth gliding有關係。

S&H:目前透過新的微創超音波導引手術治癒的病患有多少人?
王禎麒醫師:目前約150個病人左右,但因為運動的人愈來愈多,因此最近來就診接受微創手術縫合肌腱的病人也持續增加中,就目前案例來看,透過微創超音波導引手術後的再斷率小於1%,其他文獻上看到的傳統縫合手術則是2~3%,最重要是感染率也很低,在這150位病人中只有2位有superficial infection,在門診處方給予抗生素即痊癒。另外微創超音波導引肌腱縫合手術最大的好處除了傷口感染率低之外還有復原速度快,約莫三週就可以進行踩地復健、ROM訓練、肌力訓練,2-3個月就能修復到能正常行走與從事輕度的運動。一般傳統手術則需要約莫5-6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功能與運動。 

S&H:超音波導引手術時間是否較長?
王禎麒醫師:基本上手術時間是會變短的,約20-30分鐘就可以完成,而傳統的手術則需要花費約50-60分鐘的時間。主要原因是微創手術的外部傷口只有0.8-1公分左右,傷口很小表皮只需要縫兩針就結束了,而傳統大傷口手術會花比較多時間在縫合皮下與表皮的傷口。另外微創手術因為手術傷口小,幾乎也不會流血,對於術後的組織修復性也是比較好的。

S&H:您覺得未來還有什麼更新穎的技術用來治療阿基里斯腱斷裂?
王禎麒醫師:目前針對阿基里斯腱斷裂有些醫師會選擇在手術位置注射PRP或PRF,希望能提供生長因子幫助修復,又或是使用具生長因子的羊膜片、羊膜粉。另外未來可能就是用組織工程技術來再生肌腱,因為目前針對慢性阿基里斯腱斷裂的gap我們醫院通常就是拿自己的肌腱或是bone bank的捐贈肌腱來重建,但對於運動員來說的話,用自體肌腱其實是蠻不建議的,因有donor site morbidity的顧慮。針對未來技術的發展,目前而言比較有可行性的應該是組織工程再生肌腱,藉由適合的細胞支架,利用支架空間種入細胞,讓該區細胞生長新的肌腱,這是目前正在研究當中的新技術。未來對於肌腱大範圍的缺損,有機會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處理,這就是組織工程再生醫學努力的目標。
微創的方式叫做精準醫療,新一代發展叫做再生醫學,可望有一天精準醫療能夠結合再生醫學,來提升肌腱手術治療的成功率與快速恢復原本肢體的功能。

S&H:幹細胞目前是使用人類的細胞嗎?是否需要分化?
王禎麒醫師:基本上有些人是使用人類的臍帶血幹細胞,也有人使用IPS,如果想要分化成骨頭或是軟骨、肌腱等,不需要使用這麼原始的細胞,其實使用脂肪幹細胞或骨髓幹細胞就可以了,如果是使用自己的幹細胞就沒有免疫上的考量。

S&H:以籃球員Kobe Bryant 為例,倘若當時其阿基里斯腱斷裂是使用微創手術,而不是傳統式手術,他修復後的狀態會不會使其球職生涯重返巔峰?
王禎麒醫師:根據研究是有可能的,我們做過一些生物力學測試,他的肌腱癒合後其機械強度不輸另外一側腳的阿基里斯腱,甚至更強,只要再透過復健將肌肉及關節活動度練好,他其實是會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認為微創手術的復原雖然已經比較快,但還是要配合積極的復健,就有機會「打斷筋骨顛倒勇」。

Recommended Articles

Copyright © Zimmer Biomet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E-creative